秦国郑国修的是郑国渠,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水利建筑,是最早在关中一带修建的大型水利建筑,对于关中一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郑国渠最早是在战国末年的时候由秦国开凿的,整个工程由韩国水共郑国主持,大概耗时10年。郑国向嬴政规划了一副宏伟的水利工程蓝图:在关中平原腹地修筑一条长达三百多里的长渠“郑国渠”,把泾河、洛河等几大水系连为一体,成功之后可以灌溉农田4万多顷,从而使得秦国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实现了飞跃性提升。

秦朝郑国修的渠是什么渠

郑国主持修建的这项工程,成为秦国腾飞的跳板,《史记》记载,“关中为沃野,无凶年,秦以富强,卒并诸侯”,明确把秦朝扫灭六国的成就得益于韩国工匠郑国。但可惜韩国国君目光短浅,想压垮秦国反而适得其反,协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。郑国渠西引泾水,东引洛水,绵延300多公里,郑国渠运用关中平原地带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,自然的分布在了最应该灌溉的地区,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灌溉面积,同时还是完全自流灌溉,无需手工操作,遭受郑国渠灌溉的肥田多大四万余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