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式诗歌的一类体裁,简称为七律,指七言8句又很符合律诗规范的诗歌,律诗归属于近体诗范围,因为其格律严实,故名。

七言律诗是什么意思

始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注重声律、对偶的新体诗,至初唐沈佺期、宋之问等持续发展定形,至盛唐杜甫手上成熟。七言律诗格律严实,要求诗词字数整齐划一,由8句构成,每句话七个字,每几句为一联,共四联,分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和尾联,中间两联要求对仗。代表作品有崔颢的《黄鹤楼》、杜甫的《登高》、李商隐的《安定城楼》等。

律诗每首有四联(即8句),每句话五字的是五言律诗,简称为“五律”,每句话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,简称为“七律”。律诗的第一、两句称作“首联”,三、四句称作“颔联”,五、六句为“颈联”,七、8句为“尾联”。“颔联”和“颈联”一定对偶;第2、四、六、8句最后的一个字一定同韵。近体诗又名今体诗,为唐朝新型的诗体,因为与古体有别而出名。近体诗分成绝句、律诗两种,四句为绝句,8句为律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