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马非马是由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公孙龙(约公元前320—前250年)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。公孙龙首先建立了“白马非马”这个命题,主要的理由是,“马”是用来表示外形,而“白”是用来表示颜色,颜色和形状归属于不同范畴,因此白马算不上马。

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

白马是由颜色(白色)与外形(马),两种特征结合而成。不具备颜色(白色)这些特征,仅仅仅有外形(马),就算不上白马。他接着强调,黄马、黑马皆是马,蛋黄、黑马不是白马。如果白马是马,那黄马、黑马不是白马,因此也不是马,与命题矛盾,因此不成立。

公孙龙字子秉,赵国邯郸(今河北邯郸)人。“名家”离坚白派代表人物。“诡变学”的祖师。公孙龙能言善辩,曾做过平原君的门客,其核心著作为《公孙龙子》,西汉时一共有14篇,唐代时分成三卷,北宋时期遗失了8篇,迄今只残余6篇,共一卷。最主要的几篇是《白马论》和《坚白论》,提出“白马非马”和“离坚白”等论点。